2024年10月18日,國家統計局發布了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,初步核算,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949746億元,按不變價格計算,同比增長4.8%,經濟運行實現總體平穩、穩中有進,環比增速連續9個季度正增長,市場普遍認為超出預期,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打下了較好基礎。從三季度經濟數據中可以看出,通過國家經濟宏觀調控,加之近期又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的成效,充分展現出中國全力以赴拼經濟的決心,對實現全年5%左右增速預期目標充滿信心。
推動經濟回升向好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
前三季度,我國國內生產總值(GDP)同比增長4.8%,其中一季度增長5.3%,二季度增長4.7%,三季度增長4.6%。從生產來看,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月份同比增長5.4%,比8月份回升0.9個百分點,這是在工業增速下滑4個月以后的首次止跌回升;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5.1%,比8月份提升0.5個百分點;從需求來看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月份同比增長3.2%,比8月份提升1.1個百分點;1—9月份,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.4%,與1—8月份持平,這是在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連續多月下滑以后首次止跌回穩。其中,工業是今年經濟運行的一個亮點。前三季度,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.8%,比GDP增速高1個百分點,為經濟穩定增長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,貢獻率接近4成。
就社會普遍關心的就業和居民消費問題,前三季度,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.1%。其中,二季度為5.0%,三季度為5.2%,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總體穩定;前三季度,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0.3%,一季度同比持平,二季度上漲0.3%,三季度上漲0.5%。另外,國際收支基本平衡。今年的外貿形勢總體好于預期,前三季度,出口增長6.2%,我國外匯儲備重新回到3.3萬億美元。上述統計多項指標表明,國民經濟出現了積極變化,多數指標邊際改善,經濟運行呈現出筑底企穩態勢,這表明在黨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經濟穩定運行的政策措施下,尤其是在9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以后,一攬子增量政策加快推出,極大增強了市場信心,改善了預期,增強了市場活力。
新質生產力是推動經濟穩中有進的重要著力點
新質生產力作為現代經濟體系中的新興力量,是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。從統計數據來看,新質生產力正在加快形成。2023年我國研發投入R&D經費的總量首次超過3.3萬億元人民幣,居世界第二,在促進高科技產業發展、推動創新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。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《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》顯示,中國在全球的創新力排名較去年上升1位至第十一位。隨著有利于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增量政策落地和改革政策到位,我國的新質生產力發展具有較大空間。
高技術產業投資前三季度同比增長10%,高技術產業投資對全部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7.1%。,今年前8個月,發明專利授權量同比增長20%以上,量子計算機上線,大國重器、重大成果不斷涌現。新產業、新業態、新模式加快形成、拓展。數據顯示,前三季度,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.1%,比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高3.3個百分點。信息傳輸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.3%,明顯高于服務業增速。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7.9%,即時零售、直播帶貨都保持較高增速。新質生產力的加快培育、形成和壯大,促進了制造業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不斷深化,數實融合深入推進,確保了糧食安全、和能源保供取得新成效。
全力以赴打好四季度經濟工作“收官戰”
前三季度中國經濟運行的數據表明,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及市場廣闊、經濟韌性強、潛力大等有利條件并未改變,制度優勢、市場優勢、產業體系優勢、人力資源優勢持續鞏固。我國宏觀政策工具依然豐富,治理效能不斷提升,加力實施宏觀政策有條件、有空間,將持續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政策保障。中國經濟“穩”的總基調沒有改變,四季度經濟企穩回升將是大概率事件。同時,也必須看到,中國經濟是在一個復雜嚴峻的環境下謀求發展,國際環境復雜性、嚴峻性、不穩定性上升,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,地緣政治沖突和國際貿易摩擦不斷。同時,還要克服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陣痛,如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還比較突出,部分行業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較多,重點領域風險隱患仍然較大;居民增收仍存在一定壓力,部分商品銷售仍然低迷,居民消費能力,消費意愿有待進一步提升;就業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,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就業仍面臨一定壓力等。
當前,我們既要正視困難,也要堅定信心。做好四季度經濟工作對于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至關重要。在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,距離年底只有兩個多月關鍵時間窗口,必須堅持干字當頭、開拓進取、狠抓落實。要統籌擴大有效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,用好用足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專項債,加大“十四五”規劃102項重大工程的推進力度。打通政策落地的堵點卡點,加快釋放政策紅利,進一步增強經營主體活力、穩定市場預期、增強社會信心,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,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,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,做到穩信心、穩預期、穩增長,全力以赴打好四季度經濟工作“收官戰”。
來源:中國日報網